- 網路時代,以低價來打開市場,如:無名小站等等。不該再以高價錢來做高單位的東西。
星期四, 6月 12, 2008
星期四, 6月 05, 2008
數位評鑑
Formative
Formative evaluation (also known as internal) is a method of judging the worth of a program while the program activities are forming (in progress). This part of the evaluation focuses on the process.
Summative
The summative evaluation (also know as external) is a method of judging the worth of a program at the end of the program activities (summation). The focus is on the outcome.
星期四, 5月 22, 2008
20080522數位學習評鑑
- 數位學習是未來的產業 , 需求會逐漸的增加 , 但量和質的爭戰又是值得我們注意 .
- 實體教學 V.S 遠距教學 , 現在教育部把關很嚴格 , 因為遠距教學要如何達到雙向互動的機制是一項突破的地方 , 相信未來技術是可以把這問題解決 .
- 相關網站:
1.http://www.elearning.ccu.edu.tw/news_info.php?news_num=2062 新聞2. http://ace.moe.edu.tw/ 教育部遠距教學交流&認證網 - 遠距教學因為台灣教學環境 , 無法跟實體教學做競爭 , 所以遠距教學必須要去針對特定對象 .台灣人口年紀延長 , 所以其實學習的時間不斷地拉長.
- 舊思維阻擋新思維的前進 , 所以每當我們碰到不可能的時候 , 並需要去檢查是否自己也被舊思為阻擋 , 而台灣數位學習還是局限於太小的範圍 , 數位學習中卻不像內容一般多元化(新竹教育大學 王鼎銘老師上課分享)
- 種樹一般如果一直
- 迷思概念往往無法透過測驗來找到 , 通常透過專家或是資料分析
星期四, 5月 15, 2008
20080515數位學習評鑑
- 數位內容不等於數位學習
- 分析---發展-------->形成性評鑑 (主要是看過程,幫助或是強化學生學習的問題)
分析---實施-------->總結性評量 (主要是去看結果)
- 網路環境的評鑑(5項指標--較能可以量化)
- 美國數位教材標準
ASTD設立了數位教材認證中心,並在2002年完成數位教材評鑑標準ECC(E-
learningCourseware Certification)1.1版。ECC標準成立的目標有以下幾項:
1、 協助數位教材採購者採選教材。
2、 協助數位教材製作廠商增加其市場價值及認可度。
3、 透過認證制度的建立,整體提高數位學習的品質。
- 克伯屈模式的四個層次(1.Reaction 2.Learning 3.Behavior 4.Results)
=>評鑑雙月刊--向企業學習:克伯屈的四層次評鑑
- 質性研究是要為一位有經驗的漁夫 , 如果沒有經驗或是沒有統計的能力的話 , 是不可能成為好的質性研究.
- 形成性評鑑和動態的評鑑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星期四, 5月 01, 2008
星期四, 4月 24, 2008
數位評鑑課程紀錄(4/24)--knowledge space+state
- 知識狀態是概念的集合,而知識空間是知識狀態的集合。
- Knowledge space的評量,測驗出學習者有什麼概念錯誤,通常都以包含或集合的方式的做決策術,那就如心理測驗的方式。
例如:日字再多一筆劃,你最先想到什麼字?
田:好脾氣的人
目:精明的人
由:善良的人
甲:狠心的人
申:狡猾的人
旦:慵懶的人
白:喜歡性愛的人
巴:刁鑽古怪、存心找麻煩的人
(請反白就可以知道測驗如何)
- 知識空間的應用更是我們去了解和研究。
星期三, 4月 23, 2008
期中作業:概念學習(Concept learning)
- 學習內容必須要有意義的。
- 學習者必須具備相關的知識與概念。
- 學習者必須對於自己的學習負責。
所以有意義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先備知識』上,就如Ausubel(1968)說:
『如果我必須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化約成一個原則的話,我
寧願這麼說:影響學習的一個最重要因素即是學習者已經知道的
事,只要確信『它』是什麼,並且以作為教學的依據即可。』
為了可以去判斷學生的先備知識,所以透過對話、考試或是概念構圖的方式,讓教學者可以了解到學習者的概念,也可發現其錯誤的概念而給予教學,其中透過概念構圖除可以了解其學習者的概念是否完整外,更可以判斷其概念之間的邏輯性關係和知識的建構。
那我們先了解什麼叫做概念呢?人類對於概念的學習,是自出生開始,一直持續到死亡。幼童不斷地在環境中『發現』其中的概念,例如:爸爸、媽媽或是狗等。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概念發生衝突,如:發現並非所有女性都可以稱為媽媽,所以就能有新的概念產生。但是我們教育環境卻常是透過被動的『接受學習』而不是『發現學習』,也可能因為缺少有效的教學方法及缺少Ausubel所說有意義的學習必須要有『先備知識』,而造成對概念學習上的問題。
美國康乃爾大學學者Joseph D.Novak在Ausubel的學習理論下,研究出『概念構圖』的學習方式。什麼是概念構圖呢?就是教學前後給予學習者一組概念,然後要求用一適當的連結語連結,以構成一幅概念圖。此教學方法除了可以提供教師偵測出學生的知識架構和錯誤概念外,也可以作為一種學習評量工具,更可以幫助學生如何去學。這樣的學習不只是強調回憶、再認,更而需要有『發現』、『分類』、『連結』等更高的思考及認知行為。
<概念圖的概念圖>
學習者因為資訊的提供,可以使得其概念圖不斷地擴展而完善,所以要如何提供給學習者有意義的資訊也是我們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次概念構圖>
<提供資訊,第二次概念構圖>
近年不斷地推動適性化、個別化等教育理念,但往往成效不易,可能原因是政府及社會環境、觀念沒有改變,另外就是沒有好的評量方式,雖然人們知道多元智慧的重要性,也需要多元評量所以有一些非正式的評量,而人們過於依賴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及非正式評量可能會受到主觀的影響,所以沒有辦法讓新的教學方式可以順利進行。當然概念構圖也受到其限制,雖然Novak&Gowin(1984)有提出一套評分標準,如依照關係、階層、交叉連結、舉例的數量或是適當來評分,但是這樣的評分就適合於階層式知識,如果對於邏輯性知識如歷史或是語文類等就無法。學者Stuart(1985)認為以數量方式計分概念圖的內容,似乎並不能夠完全表徵出學生學習成效的差異,所以到底概念構圖要量化或是評分方式用文字類就可以,這些評量方式值得我們更多的研究。
文獻(Evaluation system in e-Learning through the knowledge state analysis method)
而行動學習工具不斷地進步和價錢下降,所以也可以透過PDA或是TablePC再加上電子白板,然後以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可以透過老師及同儕間討論,讓自己的概念建立。如下圖:
※ Concept Map Tools介紹及下載:
Http://ltsnpsy.york.ac.uk/conceptmapping/conceptmapping/html/software.html